相信每一位同学从小到大都经历过无数的考试,但是如果我问你“考试有什么用”,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说:考试嘛,无非就是检验学习效果,还能有什么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科学家们通过研究,发现考试其实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,如何将考试这件事情利用好,快速提高出分成绩。
1.关于学习的两个实验
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他们邀请了一批大学生学习斯瓦希里语,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,也就是学外语。
首先,科学家们找了一组单词,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先记一遍。
其次,将大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复习:
第一组学生,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记过的单词全部复习一遍,每次复习之后都伴随着一次考试;
第二组学生,只复习在每次考试中记错的词,但是考试的范围依然是所有单词;
第三组学生,同样复习全部单词,但考试范围只考过去记错的;
第四组学生,只要答对了的单词,就不复习,也不考试。
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,从最后一次测试中来看,大家对单词的掌握几乎没有区别。不过,实验并未就此停下,而是让他们先回去,一周之后再来做一次测试。
测试之前,每一组的学员都觉得自己记住的比例还不少,但是测试结果却截然不同,第一组复习、考试所有单词的学生记住了大部分单词,二、三组记住的比例很像,大约占三分之一,最后一组不考试也不复习的最为糟糕。
当然了,仅用一次实验,说明不了考试的重要性。于是,这些科学家又进行的第二次实验。
这一次,他们又邀请了一批大学生,同样分为四组,学习内容是一篇学术文章,都在同一时间共同学习了一次。
不同的是,这次对于四组的复习方式做了特殊的区分:
第一组在学了一次之后,就不再学了;
第二组学完一次之后,又学了四次;
第三组在学完一次后,用“思维导图”的方式进行复习,用图像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;
第四组在学了一次之后,则是用“回忆练习”的方式进行复习,也就是类似于考试这种抛一些问题让对方回答的形式。
同样的,在学完之后,这些学员又被要求一周之后回来测试。
这次的测试就很有意思了,首先是测试题目,这次的测试除了基本题目之外,还添加了不同概念之间互相关联的问题。其次是测试结果,前三组的学习效果基本类似,反而是最后一组用回忆方式复习的测试成绩明显比前三组高出许多。
2.回忆提取练习
简单来说,回忆提取练习就是通过小测试的形式,倒逼着大脑从记忆中提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。通过上面的实验,其实可以说明一件事:考试对知识的巩固效果远高于常规的复习效果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这个结果已经被很多人用大量的实验证明过了,甚至还有人给他起了个好玩的名字叫做“考试效应”。
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大脑本身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记起来,必然是筛选有意义的记忆进行记录。那么,判断某一信息是否有用的条件就是该信息是否有被提取过。也就是说,若是某一信息被多次提取,大脑就会判定它是有用的,也就会不断巩固,让你记得更牢。
与此同时,还有人通过实验发现,提取记忆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活动水平,让你的大脑获得更高的记忆效率。
这么看来,考试其实并非像我们平日里以为的那样,仅仅是帮助我们测试学习水平,考试其实还有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。
3.GMAT怎么“考”更有效?
对于GMAT来说,我们肯定不可能靠着天天去考场刷分的方式巩固学习效果,那么,最好的办法就是模考了。只不过,很多同学会有一个疑惑:我也经常模考,为啥没有什么用呢?
实际上,没有效果的原因,是你模考的姿势不对。其中,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于模考的态度。模考之后,我们并不只是要关注模考分数,考好了就开心,考不好就难过或逃避,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。
有人通过研究发现,如果考试的形式没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完之后没能对自己的考卷进行反思和分析,比如说:哪些地方出了错?出错的原因是什么?是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?还是解题思路不够清晰?
找到问题之后,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或解题思路进行巩固学习。
你可能会问了:除了考试之外,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?
其实是有的,我们可以利用“考试”的原理主动去提取,做法很简单,我们只需要把自己正在学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联系起来,用讲解的方式讲出来。俗话说“教是最好的学”就是这个道理,教别人就是一种能够帮你提取知识的好方法。
如果在“教”的过程中有遗漏,可以记下来,或是翻翻书找一下出错的地方,调整之后再把内容讲完就好了。
总结一下,回忆提取练习可以帮我们有效提高学习效果,我们可以在备考的过程中通过小测验的形式不断尝试,持续提升学习效果。
只不过,如果自己埋头苦学,虽然效果也不错,但终归不如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带着你学。毕竟,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疑惑时,名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你豁然开朗。
不用犹豫了,关注GMAT.la,踏上你的快速出分之路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