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手分析场景,新手寻找考点

毕出(Helr) · 2018年5月5日
高手分析场景,新手寻找考点

最近我收到了一位朋友的留言:

毕老师您好,我已经参加过5次GMAT考试了,除掉两年前考的第一次是裸考之外,后面的四次都十分认真的复习了,到现在为止,我几乎把所有市面上能见到的考题都做过两次以上,看到任何一道题,都能很快的判断出题目的考点,但为什么分数永远徘徊在600分上下呢?我已经开始怀疑人生和智商了,求指教(PS:数学每次都是50或51)。


在从我开始讲GMAT到现在的差不多6年时间里,类似的留言和咨询有很多。是否真如这位考生所描述的,是思维能力的不足呢?

答案是否定的。之所以每次考不出成绩,只因为你“太善于”判断考点了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:

把一块木板锯成两块,一块的长度是整块的三分之二,但比第二块短4cm,问木板锯开前长度是多少?

 

高手立刻意识到上述问题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。尽管有些新手也可以意识到这一点,但其他人只能运用公式计算,结果得出一个负数的长度。


再举一个更"可笑"的例子:

船上有26只鸭子,10只山羊,船长的年纪有多大?

1532568957_5b59257d25622.gif

绝大部分的成年人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,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无法解答的,甚至觉得很"可笑",但许多儿童却意识不到这一点。在一项研究中,四分之三以上的儿童试图用数字来解答这个问题,他们反问自己,到底是用加法,减法,乘法,还是除法,而不是问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。正如一位小朋友在给出答案"36"之后,解释说:"哦,你需要使用加法或者减法,这个问题用加法来解决最好。"

先不要急着嘲笑这些新手和小朋友,在GMAT考试中,你和他们可能没有什么不同。


例如:

Visitors to the park have often looked up into the leafy canopy and seen monkeys sleeping on the branches, whose arms and legs have hung like socks on a clothesline.

 

很多"经验丰富"的考生马上会开始对划线部分展开"挑错"和"找考点"的工作。

例如:whose arms and legs部分是定语从句,应该用就近修饰原则来解题;have hung的时态很奇怪,应该用"时态"部分的考点来解题。

怎么样?像不像刚才的思考用加法减法还是乘法的儿童?区别仅在于经验丰富的考生们思考的是用就近修饰还是时态罢了。

高手与新手的差异不表现在一般能力(记忆力或者智力)上,也不是一般策略应用的差别。相反,高手获得了专业且宽厚的知识,这些知识影响到他们在环境中如何组织和理解信息。反过来,又会影响到他们记忆、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从GMAT层面上来说,首先需要分析清楚考题所处的环境,即,按照成分先读懂句子的字面意思。在刚才的句子中,定语从句whose arms and legs have hung like socks on a clothesline是完全可以跳过sleeping on the branches来描述逻辑上合理的对象"猴子"的。

但,定语,在字面上的定义是:描述、修饰、限制名词的特征和特点,与动作没有任何关系。

换句话说,定语是用来描述名词的一些固定属性的,这些属性一般不会随着该名词的行为而发生改变(否则就和动作有关了)。例如,毕出可以有两个属性,一个是男性,一个是出汗。但通常地,只有男性这个属性会用定语来表示,因为无论我做什么动作,这个属性都不变。但出汗就明显和动作相关了,并非我的固定属性(出汗一般用状语)。


例句,Visitors to the park have often looked up into the leafy canopy and seen monkeys sleeping on the branches, whose arms and legs have hung like socks on a clothesline划线部分的字面意思为:参观者看到猴子睡在树枝上,而这些猴子有一个固有的属性,即,它们的胳膊和腿挂的像是晾衣杆上的袜子一样(PS:这个属性不会随着猴子做什么动作而改变)。

 

请你脑补一下这个情景。一群猴子,不管干什么事情,它们的胳膊和腿都像是飘在风中的袜子一样………

很明显,这个情景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,和考点什么的完全无关。

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,“分析情景”是真正经验丰富的表现,请加油!

文章分类: 毕出观点

登录注册 后可以参加讨论

快来第一个发言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