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试时,我们当然希望遇到的题都会做,不会的题都蒙对。但是,如果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不会的题,猜题的准确性不但有一定概率,甚至于连猜题这件事都是需要运用策略的。
今天,我们就从官方态度和猜题诀窍的不同角度,分别跟大家唠一唠“考试猜题”这件事儿。
遇到不会就选C?
上学的时候,很多同学都听过这样的顺口溜:三长一短选最短,三短一长选最长;两长两短就选B,参差不齐就选C。于是,就有了很多在考试中时间紧迫,看着时间流逝却无法完成考试时,匆忙选出长、短、B或C的情况。
在往常的考试中,有时候我们会蒙对,答案刚好就是我们猜的那个,毕竟四选一还是有着百分之二十五的概率。并且,蒙一个总比空在那里不得分要划算很多。
那么,这种蒙题的策略,在GMAT中是否依然适用呢?以我们多年观察的结果来看,这种顺口溜听听就好,可千万别当真。
关于猜题,官方怎么说?
通常来说,官方对考试学员是不是猜题的行为并不会感兴趣,但是GMAT作为一项评分方式明显不同的考试,官方虽然没有明确说明,却已经用“公式评分法”的计分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什么是“公式评分法”?简单来说,就是如果你有一道题不会做或者没时间做,空在那里不会获得分数,但是也不会被扣分。反之,如果你答错了一道题,那么不但不会得分,反而会被扣除一定的分数。具体的扣分比例取决于这道题的选项数量,如果有四个选项,那么这道题就会扣除掉四分之一的分数,如果有五个选项,扣除的分数就是对应的五分之一。
从这个评分方式上看,遇到不会的题,随便猜就不再是一件纯收益的事情,是有概率被扣分的。因而,哪怕是要猜题,也要在尽可能排除错误答案之后,选择大概率对的那个答案才相对划算。如果说在考试的后半段没有时间做题,此时想要通过不看题目随便答题的方式获得更多分数的策略,不但无效,还可能会丢失更多分数。
那么,结合具体的考试评分机制,我们可以有这样两种理解:
第一种、在我们已经完成一部分题目时,评分机制或者说算法,已经很好地计算出了我们的分数范围,因此这道题答对与否并不重要。
第二种、如果我们在快要结束的时候,盲猜了几道题目,很有可能答错其中相对于同水平考生而言更容易的题目,进而引发算法调整,最终影响成绩。
实际上,由于我们在考试时的试题集并不相同,因而最后几道题猜答案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。好在,官方的态度我们至少可以推测为:希望尽可能检测出大家的真实水平,减少用蒙题、猜题这种投机取巧方式得分的可能性。
猜题可以有策略
有同学可能会觉得:如果每个人猜题带来的影响都不一样,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猜题是一种随机事件?
答案是否定的,EILEEN TALENTO-MILLER博士在GMAC官方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,猜题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。
用一句话来概括,是否要猜题,取决于三个因素:剩余的题目数量、正在作答的部分(例如语文或数学)和你的真实水平。
【剩余题目数量】
如果某一部分未作答题目的数量仅剩1至2道,那么猜题和跳过的区别不大,建议尽全力把手上的题目做好,其他都不用管。
【正在作答的部分】
如果现在做的是语文,并且剩余的题目不足5道,那么应对方式同上,尽可能把面前的题目做好就行。如果是在做数学,考虑到分数所占的比例远高于语文,因而空着的机会成本过高,建议尽可能简要读题之后稍微机智一些地猜答案。
【参考真实水平】
实际上,我们在平时的模考中,就已经能够近乎真实地认识自身水平,并且逐步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做题节奏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部分的分数高低。结合考试的评分机制,如果某一部分的水平不算高,猜错扣分的可能性就更大,空着不答题至少不会扣分,因而最好略过。如果某一部分的水平比较高,如果不作答反而会导致成绩进一步下降,反而猜题会更合适一些。因此:
水平一般:建议不猜。
水平较高:建议猜题。
水平中等:建议结合剩余题目的数量和具体的部分来定。
万变不离其宗,打铁还需自身硬
到这里,我们可以发现,哪怕是猜题,也要在自己擅长的部分胜率才会高。换句话说,在GMAT考试中,实力才是最佳的策略。
实力的组成有很多,可以是高效的学习策略、完善的备考时间表、合理的考试节奏、适时的心态调整等。若是我们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,又何须猜题来碰运气呢?
如果你也想顺利通过考试,远离猜题的尴尬,或者是在不得不猜题时将成功率提到最高。建议你关注毕出Gmat,掌握更多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,获得高效出分的机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