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觉得A 的错误在于 好像 a vantage point 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样,为了让她成功和 天赋 结合了
考点时态:前面是过去时,而后面因为是过去的过去,应该用过去完成时。
in the 1940s, began to report, 表示到了40年代不再延续之前的动作,开始报道娱乐行业个人私生活,而非专注商业政治领域的个人报道。
Garvey created the consciousness from which he built, in the 1920s, the largest revitalization movement in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.
C they指代biologists,但biologists不可能移除t, they指代states才是正确的,C前面用的虚拟be没问题,后面they代词的问题
主语是skull不是traits,所以在判断主谓的时候才会发生错误。
我也被这个迷惑了几分钟,后来仔细读了一遍才发现主语是skull不是traits
定位错误!!应该定位in 1970(说的是1970年),第二段。 第三段的in 1970's说的是1970年代,(说的是1970-1979这10年)
我也是。。。。1970, 1970s、、、
这道题挺模糊的,没有非常明确的考点,排除点Manhattan也没提,prep07解释如下:
①on account of/because of/despite(in despite of)/as a result of 等介词短语后只跟简单的名词短语,若气候跟的是动名词或名词所有格+动名词短语(sb's doing),以及名词短语后用现在分词做modifier,应改为because、although等连词所引导的从句→由此排除C
②pronoun:忘记去分析pronoun了, 这是个比较常考但又常被我忽略,觉得难以判断的考点,以后要多加注意→可以排除E,因为it指代错误;但我觉得不能因此排除B,其中的they从逻辑意义上讲只能指代company,这是个很模糊的判断点。暂且不表
剩下A与D,都做整个句子的修饰语,我当时以为形容词不能直接做modifier,至少应该以 bing aware of.....才对所以排除了D。
总而言之,这道题,有毒。但形容词做modifier这个知识点要补。
“这道题,有毒” 这句萌到我了。。。
生四次,总共有16中可能性。
生两男两女,排列组合;考虑两个女孩或男孩的出生顺序可能性,两个男孩或女孩有一方的顺序决定了,即决定了所有两男两女排列的可能性。
P(2,4)/16, 即3/8.
Have improved and introducing is okay in this usage. Additionally, the pronoun they does refer to the compound subject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 methods of insect control . The problem is the lack of clarity with the referent for the modifier having.
错选D。
A:文中未提及
B:correct。 (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purchaser forgoes the right to pursue alternative suppliers), which can inappropriately shelter suppliers from rigorous competitive scrutiny that might afford the purchaser economic leverage.注意这是infer题,需要YY一下的,这个逻辑链也很完整1、purchaser失去change supplier的能力。2、supplier不必和市场上的其他人竞争。3、其可以随意提高价格。4、purchaser付的钱变多。
C:文中未提及。
D:文中讲通常在indirect 中形成,但未说其在direct中无法形成。(这个是官方解释,我只能说勉强接受。。。)
这个题也太骚了,我读完文章觉得很简单,遇到这个题简直傻逼了。d选项我也考虑过,但是这明显是无关选项。b这个infer也infer得太多了
a选项确实迷惑人,文章很长但是条理清晰,容易理解
把结论找错了所以很容易就选择错误
northern lights 吧 我的哥 赶紧改过来啊
好的呢我的亲~谢谢指正哟
哦~怪不得
感觉E可以这样理解,分两条线来看:1、假设原来人们对野花的需求度为2,方案实施后,需求度降低到1(但还是有需求的);2、原来的野花提供主要是摘来的(因为人工养殖很难),方案实施后,卖花收入消失就会导致研发经费不足,研发经费不足就会导致人工还是无法养殖野花,人工无法养殖野花就会导致野花供给几乎为0. 综合来看,需求为1,供给为0,要想达到平衡,必须再去摘花补充供给,这样就无法达到方案所想达到的目标:不去摘花。所以E选项为削弱。
B 说的是warming(定语,已经发生的)will be significant
E 说的是warming will occur
我觉得D有问题,否定了前提。
条件已经限定死了【in very slow-moving river water.】也就是说在in water的情况下很少,但是D说彻底干枯了,这完全矛盾了啊..
不一样的,in very slow moving river water,只是说的一种一般现象。by contrast后面说的是这种一般现象下面的极端情况
by contrast后面也说了slow moving欸可是。
同样疑惑
老师语法解释的也很清楚,好厉害!!!
如果B的工人效率提高了,那么纵使B的工人减少,其产量依然可以满足B的销售量,就不需要进口V的电视啦. 故原文依照的前提是B工人效率并没有改变.
(销售量=进口量+本地生产量 本地生产量=工人量*工人效率)
进口量上升,前提是本地生产量降低 ,工人量降低了,唯有工人效率不变或者降低的情况下才能使本地生产量降低
我有一个问题 at any time in history 这有必要加上other 吗?毕竟now不在history 里面啊,我觉得这说at any time in the past 是一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