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判断谓语动词约束力的问题,之前课堂上讲过看法类动词在被动语态下约束力强,我认为consider也属于看法类动词,为什么不适用这个原则呢?
看法类,可以包括consider也可以不包括。你要看consider是什么意思。如果consider是考虑的意思的话,那身后必须用to be。如果consider是看作(regard as)的意思,那就不是看法类动词,身后绝对不能用to be。
为虾米我感觉 consider 做【考虑】理解时应该是约束力弱用-ing呢。。。
例如:I consider working with him. 这个 consider 不能理解成【regard as】吧?
consider A to be B和consider doing sth中的consider还是有很大的意思的区别的。consider+doing是我正在思考一件事,而consider A to be B是表示把A认为成B。这“思考”和“认为”肯定约束力不同嘛。
所以,回到此题的consider,不是【思考】的意思,而是【看作、认为】的意思,那么应该是约束力强接【to be】才对?
是否应该理解为【consider A B】是一个固定搭配,中间省略了【to be】?
当然不是!consider的意思,如果是“看作”,那就是consider A B;如果是“认为”,那就是consider A to be B;如果是思考的话,那身后都不会连接两个宾语的,不在考虑这类似的考虑范围内。
GMAT考试从来不会测试习语!GMAT考试从来不会测试习语!GMAT考试从来不会测试习语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
OG里有原题人家就用的是consider A to be B。
A选项解释中,【看作】和【认为】的不同之处在哪里?
例如:Helr被看作是中国最优秀GMAT讲师;Helr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GMAT讲师。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?
“认为”是有个人的主观色彩的,暗含了可能实际并不是这样的;“看作”是客观的,并没有暗示实际不是。
恩。本题语境中陈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【EBB是better poet】,没有暗含可能不是的意思,没有主观色彩,所以不能用不定式。
已解惑,灰常感谢!
along with 怎么用?能举个例句吗?
along with是个副词,用法类似于together with。
和and有什么区别呢?
and是连词,要连接两个句子的(有时候会看起来像连接两个词,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句子,是省略原则)。
E选项不能理解成【A,B,and C】结构,是因为前半部分主语是【Hummingbirds 】,而and之后的主语变成了【their range】,所以三个分句无法平行,我这样理解对吗?
嗯,这样也可以。不过是一个类型的错误。
应该是provide sth for sth吧……
for后面的不是sth,是一个事件,动名词短语。
哎,在两个考点之间犹豫,倒底该以哪一个为主呢。一个是 and找不到平行对应,一个是begin to do 与doing.想了想就以and为主吧,毕竟begin 后面跟什么感觉不到太大区别。
每一个考点对于选项都是必杀~实战的时候,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考点没啥问题。
毕老师看看另外一个思路分析D选项行不行:从句子的结构形式上看,既然这个句子的重心在后面but,那么就要尽快的完成铺垫,直接交代重点。而D选项确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最后,从形式上看,这个就不好。
十分糟糕的选法。这明显是根据答案倒推的一种解法啊,按照这个说法,难道所有的状语都不能放在主句的前面了?主句永远是重心啊,状语永远是修饰成分。一个选项,如果你想记住一个所谓的解法,一定要保证这个解法是经得起用本质去推敲的,而不是根据答案来选!
毕老师,有个疑问,感觉如果在provides compelling support for sb后面就要跟 to do了,不知道是不是,可是“证据支持” 与 “区分森林象” 两个事件都没有变啊?
见楼上。
应该是“楼下”吧?
对对对,见楼下。
provide sb for doing sth. 如果是support为动词,那是support sb to do sth.
这题怎么会选B呢?看题目,使用旅行社与信息处理事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。B选项没提过旅行社的事情。且,即便提起了,搜集旅行信息需要掌握全部处理不断增长的信息的能力么?不论信息怎么增长,搜集一部分信息就可以把。感觉D选项比较合适。D选项使用旅行社与信息两个方面,两者可是是没有关系,可以是正相关关系。最能削弱。
有关A的翻译建议稍微调整下:至少有些选择简单工作并说自己公平的志愿者,会在别人也如此做的时候说这是不公平的。
加强了:一样的事,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比对别人的低。
已更新,感谢指正。
只看懂你的,谢谢
是不是一个事实不可能成为一个结论? 有点困惑,这个段子不能理解为,结论就是这个公司选择用电的新技术,支持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可以更省能源吗?
事实,永远不会是结论。因为,结论是作者最终的观点句,而观点不可能是事实。
A选项的OG解释是“它可能会降低支持者的可信度但不会让支持者的claim更misleading”,但我觉得misleading的主语可以是支持者的言论呀,为了获利所以发表令人误解的言论嘛
这道题OG的解释确实....没啥意义。
请问B、D选项中【with planets orbiting ... 】可以理解成修饰【stars】的定语吗?如果不行的话,理由是?
不能。with + 名词 + 分词这个结构都被称为是独立主格结构。而独立主格结构是状语而不是定语。
【with + 名词 + 分词】都被称为独立主格结构,mark。
可是 https://bichu.com.cn/wiki/knowledge-point/%E7%8B%AC%E7%AB%8B%E4%B8%BB%E6%A0%BC 上说独立主格是 ”它还是一种从属分句,在句中有多种作用。如:表原因、表条件、表方式、表伴随、表时间等,在句中通常起状语作用。有时还可以做定语 。”
那到底独立主格能不能作定语呢?
通常都是状语,很偶尔很偶尔可能因为使用了特殊结构而成为定语,可以忽略不计。
问一下习语上的区别:我们经常见到with the intention of doing sth, intend to do sth,为何一个用ing,一个用不定式?
一个是定语,一个是intend的直接宾语,当然不同咯。
比较疑惑的是:既然是同一个词,以约束力来讲,应该是相同的,可为何一个用约束力较强才用的不定式形式,另一个是约束力不强才用的ing形式。
b不是举出另一个情况下两者不是正相关吗?城市里吃盐少也得了病,这不就说明不是盐导致病吗??
所以解析里才写了,这是加强。题目问的相当于是削弱。
不对我说错了,是C选项哦,C选项说城市里也可以是低盐的,意味着低盐的城市人也得病,那就削弱了相关性,说明高盐不一定是病因。 我是不是想多了??因为C选项只说了可以是低盐生活,并没有说这些城市低盐生活的人也得病,是吗?
是的。
加强是与原文意思相同还是相反的意思呢?老师
B说的是有信用卡logo就付钱少啊,可是题目是有Logo就付钱多啊,这怎么能加强结论呢?
题目中要求supports the psychologists' interpretation,那么先要找到interpretation是什么。啊,原来是这句‘’because it reminds them that their spending power exceeds the cash they have immediately available.‘’所以提炼之后的核心就是simply seeing a credit-card logo会remind消费者并导致一个行为发生。
这个理解了,就知道应该选B了
当然可以了,加强了因果的相关性啊,典型的相关因果的推理方式。
能不能理解为A,however,not B这条不适用于相关-推理?
一般不都是选项取非后削弱结论,选项才是加强么。虽然B说明了logo和小费间的关系,可是B是削弱呀?
不能。A,however,not B这是一个简单的问法啊,和什么推理毫无关系。它就等同于A, therefore B,问削弱啊
这难道不是理解为:要加强 看到logo会导致顾客付更多。B是说有还贷压力的人看到logo不会付更多而是付更少,这难道不是削弱吗?因为 原文 不是论证两者有联系,而是A会导致B, 选项 说A要分类讨论,有种情况下A是不会导致B的,这就是削弱呀。。。
还是不懂 A为什么不对呢
did its return in 1910–1911实际上是一个倒装,正常语序是its return in 1910–1911 did。相当于是return这个事件发出did这个动作,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。题目相比较的是在两个时期彗星引起的sensation。补出的did其实是cause。在逻辑上,不能是return cause sensation,应该是comet cause sensation。
明白了!
还是不太理解,【彗星】引起【轰动】当然是可以的,但是【回归】引起【轰动】,或者【彗星的回归】引起【轰动】,这在逻辑上错在哪里呢?
单纯这么说肯定是可以。但要注意这道题目还在一个“比较”的环境下呢,你说的这个两种都没法和前面的比~
A选项的【has been making】,可以理解成现在完成进行时吗?
可以。
这样的话,A选项的解释是否需要调整或者补充一下?
按照现在完成进行时理解【has been making】的话,【市场的不活跃是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加困难】这个翻译是否值得商榷?